《新疆地质》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和田玉家谱的镌刻者

 
来源:新疆地质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1
 

摄影/周汝刚

2.5 亿年前,在板块剧烈的碰撞下,灼热的岩浆如火舌般冲刷侵蚀着周边的岩石,在时间与天地的孕育下,经过洗礼的岩石如凤凰涅槃一般重生,新生命的色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青色、青白色、白色……这就是被奉为“国石”的和田玉。源远流长的惜玉情节,成就了采玉、雕玉、藏玉、考古、博物等众多方面的专家,带世人领略了和田玉的德性与至美。然而,美玉是怎样酝酿的,为何它的美如此不凡,其家族成员散居何方,未来它还可以陪伴人类多久……关于和田玉的前世今生、家谱脉络,能说清的,唯有地质人。

早期开展过和田玉勘查工作的不止一人,但后期持续开展相关工作且成就卓著的,当属陈葆章。第一届玉石会议的参加者与新疆玉石工作的推动人;第一个和田玉典型矿床研究项目的主持人;第一次探源原生玉矿床过程的见证者;第一部也是最权威的一部和田玉专著的作者之一……一个个与和田玉相连的第一次,让陈葆章不愧为现代探玉地质第一人。

专家拜师玩玉人

年届八十,与和田玉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陈葆章,如今已是地质学、矿物学领域的和田玉专家。或许您想不到,他最初的领路人却是玩玉人。

当时陈葆章年仅23岁,从西安地质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新疆和田地质大队。工作中他了解到,和田有三大特产——丝绸、玉石和地毯——而跟地质有关的唯有玉石。当时地质上关于和田玉的资料几乎为零,出于好奇,1959年冬天收队后的一个星期天,他来到了当时玉石的专营机构——和田地区手工业办事处。

办事处相当于现在政府设置的“二轻工业局”,除管理手工业之外,也是和田玉和其他宝玉石的专营机构。每年冬季在自治区轻工业局的主持下,内地各省市的著名玉器厂派人到和田手工业办事处分购分配给自己的玉石。办事处负责和田玉收购、定级、论价的是一个七十来岁的老人,人称“老孙头”。老孙头不单收玉石,还收珍珠、玛瑙、翡翠等宝石首饰。

此后的星期天,陈葆章得空就往办事处跑,逐步知道了绺、瑕、汤等玉石术语,学会了按色、坑、形、皮、性、质地等鉴别玉石和分级。

来得越多,陈葆章对老孙头的本事越发佩服了。甭管什么石头,经他手一掂一摸,用水一淋,对着放大镜看上几眼,其级别和价格就出来了,说一不二,绝无改动。卖家若同意,就会拿着写有编号和定价的字条去会计室领钱;不同意则带着石头黯然离去。

当然,偶尔也会有不服气的卖家。他认定了自己拿的是羊脂玉,费尽了口舌,极力要说服对面那个定价的“老佛爷”。而此时的老孙头却很是淡然,不慌不忙地掏出脖子上挂的标本,往那块石头面前一靠,两相一比照,卖玉人顿时哑口无言,听凭老孙头定价。

这是啥样的宝贝啊?

日久混熟了,陈葆章终于逮到了与它亲密接触的机会。这是一块乳白色籽玉,有两个指甲盖大小,纯净滋润,微透明,无半点瑕疵,品质之佳可谓万里挑一。无怪乎那么多玉石经它一比都黯然失色,不敢自称为羊脂玉了。

温润的玉石,让陈葆章的心弦为之一动:能不能把这块小玉买下来啊?他向老孙头央求了多次,人家根本就不搭理他。后来许是被央求得有些厌烦了,这才出了个价——200元。在当时,200元可是一块大玉也卖不到的价位啊,是陈葆章2个月的工资。重不到两钱的小玉,竟要花两个月工资?

摄影/周汝刚

摄影/周汝刚

老孙头收了陈葆章的200元,反倒不好意思啦,除赠送一小块切磨后的和田碧玉外,还把玉石分级的各项要素讲得完全彻底,把存在库房里的碴子玉、山流水、子玉的各种类型样品指给陈看。于是,陈从老孙头那儿学到了不少玉石的感性认识,为之后研究和鉴定和田玉奠定了基础。自此,找玉和研究玉成了陈葆章的爱好和特长。

姗姗来迟的和田玉地质研究

有人或许要问,陈葆章当初为何不拜一位地质前辈为师呢?

他也想,只是当时地质人对和田玉的了解极为有限,远赶不上玩玉之人。

近代地质学兴起后的1863年,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将和田玉命名为“软玉”后,和田玉才开始走进国际地质界的视野。建国初期,苏联地质工作者对和田玉矿床做了概略的描述,我国新疆的地质人对和田玉进行了初步勘查。概而言之,在1965年之前的百年间,地质人都是执行任务中顺带了解和田玉,矿点检查是粗略的,认识也很浮浅。对和田玉展开专门研究和深入探查,则是1965年以后的事情。

与年轻的地学研究相比,玩玉人已经与和田玉打了6 000余年的交道,可以汲取的养料自然更多。

那么,玩玉人与地质人有什么区别呢?

同样一块和田玉,玩玉之人与采玉、雕刻、鉴定、收藏、考古、博物等人关心它的价值,地质人关心的则是它的内在。

关心价值之人,判断的标准是产地、质地、色彩、光泽、声响等外形特质,凭借的是感性经验。关心内在之人,追索它的起源,分析它的现状,预测它的未来,努力用现代科技还原和田玉的家谱。

当然,产状、颜色这些重要的外在特点,地质人并不会忽略,只不过喜欢刨根问底的地质人,要从成分(透闪石)、结构(毛毡状)、物理和化学成分等方面问个究竟。他们听得懂玉石的倾诉,用脚步丈量并还原和田玉的源流轨迹,诸如它何时何地出生,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怎样,现今宗亲知多少,未来的路该怎样延续等等。

视角的差异,注定了地学领域的研究,起步晚,脚步走得却很快,成果也更有指导意义。

那么,地学领域的和田玉研究,为何姗姗来迟呢?并非地质人不作为,而是使命使然,当时有更紧迫的任务在等着他们。

“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这是毛泽东对地质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特殊地位的形象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民经济的需求,就是地质队脚步前进的方向。上世纪50年代,新疆地质局发现和评价的六道湾、三道岭、大黄山等煤矿,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基础。六七十年代,通过大规模的铬铁矿、云母矿和铁矿会战,探明白云母和铬铁矿储量分居全国首位和次位,铁矿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满足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从1965年起,为满足出口创汇的需要,新疆地质局先后要求其下属的多个地质队在各自区域开展宝玉石矿勘查工作。和田地区是重要工作区域之一,为此第二地质大队(后改称第十地质大队)于第二年成立了玉石组,组长陈葆章带领张新真、贾庆昌等人,对塔什库尔干县大同玉矿和于田县阿拉玛斯玉矿进行检查评价,认定两矿储量可观,有较大的采矿前景。

这不是陈葆章第一次找玉。从1960年对他发现的382软玉矿点进行初查开始,到1961年以分队技术负责身份对皮西以南的奥米沙玉矿、策勒县哈牛提一带玉矿作评价,早期他执行过多次找玉任务。

诚然,在1965年以前初识和田玉阶段,在勘查中顺带了解过和田玉的地质前辈应有很多,陈葆章算不得唯一,但后面持续跟进并成就卓著的,目前所知唯有陈葆章。

因为陈葆章研究和田玉,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备。老孙头的倾心相授,是人助;工作区域在和田,是地利;更重要的是,他赶上了和田玉研究的爬坡时代。

退休后的陈葆章仍然不忘和田玉摄影/吴纲

1967年,全国第一届玉石生产会议在河南南阳市召开,陈葆章代表新疆地质局参会,并随新疆参会的轻工局及于田县、和田地区手工业办事处等负责玉石生产的领导同赴内地玉器厂参观。回局后,在有局长、总工程师及有关处、室领导参加的会议上,他将所见所闻所想进行了全面汇报,新疆地质局据此安排多个地质队开展了宝玉石勘查工作,大大推动了新疆宝玉石的勘查进程。

粉碎“四人帮”后,经过两年多恢复和发展,我国经济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据此1979年地质部制订了《地质工作三年调整纲要》,提出要把发展消费品等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矿产地质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加大了贵重矿种的投入和找矿力量,凸显了地质工作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要求。

1980年,地质部选定全国97个典型矿床进行深入研究,编写典型矿床研究报告内部出版。于田县阿拉玛斯和田玉矿就是其中之一,队部设在和田的第十地质大队分担此项工作,该项目的主持人正是陈葆章。

阿拉玛斯玉矿位于于田县柳什村东南的高山上,矿区海拔5 100米左右,空气稀薄,气候寒冷,交通不便。这是在清代开采基础上,于1957年建矿,断续开采至今的重要玉矿,以产白玉著称于世,然而地质研究程度只是初查。几乎所有的典型矿床研究的对象都达到初勘或详勘级别,只有和田玉这个研究项目的已有级别是如此的低,但确定了的任务必须完成,而且时间还不能延长。

项目组成员首先进行野外地质工作,通过测剖面、采集样品、绘制地形地质图及矿脉、矿体素描图等方式,观察和研究形成玉矿的岩石矿脉产状、节理断裂等地质要素,然后进行室内研究,从岩石、构造、矿体产状形态等各方面综合,总结成矿规律,探讨成矿条件,确定找矿标志,同时提出了成矿模式的演进图。该报告最终被评为优级。

通过两年的工作,项目组成员们得知和田玉形成于2.5亿年前的华力西期,形成时温度在275~450度之间;为接触交代型矿床,即侵入体与镁质大理岩在接触蚀变的外带中形成,一般距侵入体较近处为青玉矿体,偏于围岩一侧为白玉矿体,青白玉则位于二者之间;矿石的白或青与所含FeO有关,FeO不足1%时为白玉,FeO≥3%时为青玉,介于两者之间为青白玉……

这些关于和田玉的勘查研究成果,时至今日仍是人们了解和寻找和田玉的重要依据。

和田玉地质研究成果丰硕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新疆地矿局指示各队研究编制以金、铜为主,包括各队所在地区优势矿种在内的成矿规律图和成矿预测图。和田玉是和田地区的优势矿产也在其列,陈葆章担任了第十地质大队此项工作的主编。他们在修编和田地区地质图和矿产图的基础上,用两年半时间完成了此项任务。通过此项研究,对和田玉而言,明确了成矿规律,划定了预测区域,预测了资源数量。对探查和田玉有了明确的找矿方向,具体的找矿方法和可行的评价标准。

自1993年开始,陈葆章担任了第十地质大队总工程师,在他的推动和主持下,在预测成果的基础上,和田玉的找矿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几年间新发现矿床4处;地质队和皮山县共采出和田玉几百吨;也验证了和田玉成矿预测的可靠性。

改革开放以后,对美的渴求使和田玉的名声和行情大涨,可是,却没有一本与其身价和地位相匹配的科学专著。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第一部也是现今为止最权威的一部和田玉科学专著《中国和田玉》在台湾出版,很快即销售一空,随后多次再版。书中的很多研究成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该书的主要作者之一就是陈葆章。书中占主体的三、四章和第二章的大部分由他主笔,其他正文也有他提供的素材和图件。

在编写《中国和田玉》的两年时间里,为按时完成任务,陈葆章夜以继日,白天奔波于图书馆和有关单位查阅多种期刊杂志,晚上挑灯夜战综合提炼。初稿打印完成提交初审后,他的身体也支撑不住了。经住院检查,是消化道出血,血色素已降至8克,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后得以恢复。但已留下隐患,数年后再次出血,不得不将大部分胃切除。

30余年的勘探岁月,陈葆章编写了大量和田玉地质报告,编制了和田地区第一代地质矿产图,著有《新疆于田县阿拉玛斯和田玉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等专著,将自己的全部青春都献给了和田这块土地。

在追寻和田玉的旅途中,他走过“只见道旁遗白骨,不见路上有衣冠”的无人区,多次与死神擦身而过,然而最难忘的记忆,则是去黑山阿格居改冰川追索原生玉矿。

白玉河源头探秘

黑山,昆仑山主峰之一,最低处海拔5 600多米,高峰达7 562米,群山峻岭,冰雪盖地。产玉地点为阿格居改冰川,此为玉龙喀什河支流之一,距喀什塔什乡黑山大队约30公里。

这里盛产名玉、大玉,唐玄奘所佩戴的玉石、上世纪70年代末发现的159公斤重的梨形优质羊脂白玉都出自此;同时也创造记忆,追玉人关于黑山的记忆都很刻骨铭心。这个天使与魔鬼的复合体,同样吸引着地质人。

1980年,新疆地质局第十地质大队一分队去黑山一带找玉,目标地之一就是阿格居改。一分队的分队长是魏文冷,技术负责陈葆章。进阿格居改的有陈葆章、王敬业、贾庆昌等六人。两人一组,分别对三条支流进行探索。陈葆章与卡哈尔一组,直奔阿格居改而去。

资料图:研究采玉方案

资料图:冰层融化露玉砾

资料图:和田黑山阿格居改冰舌上方

阿格居改山顶被厚厚的冰层覆盖着,随处可见冰川退缩而遗留下来的落地冰,落地冰消融产生的水洞和裂隙就是高品质白玉的藏身之所。陈葆章他们此番要去的,就是阿格居改冰舌前缘的溶洞。

距冰舌几百米处他们就听到了轰隆轰隆的声音,那是冰川融化后退所携带的巨石向下滚落相互碰撞和坠地的声音。冰水从几米或几十米厚的冰盖下哗哗地流淌着,那些珍贵的和田玉就在这些冰层下面。陈葆章他们在冰舌悬抬面下的水溶洞里观察了冰川自上游带下来的转石后,从旁侧绕到冰川之上继续行进。

走了几公里后,冰川上弧形裂缝已经没有了,到处都是积雪。用望远镜观察,见远方几处陡崖上有岩石裸露,其余地方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此时他们呼吸急促,哈欠连连,直想睡觉。但两人心里明白,一旦躺下,怕再也起不来了。从地形图上看,此处海拔6 000米左右,再向前走已经无益了。担心身体支撑不住,二人不敢停歇,马上向下游走去。到了冰川北端的冰舌处,人又恢复了正常状态。在那里草绘了地质图,照了些相,就返回了驻地。

在阿格居改,一分队地质人员目睹了冰川和雪原的概貌,确定了接触蚀变带的大致位置,完成了路线找矿原定的区域,推知原生和田玉矿床应在雪线以上的区域,找到已是力所难及。

现今,每年仍有不少人去阿格居改探访寻宝。不过,陈葆章两人所到之处,已是人们探寻和田玉所达之极点。即便是今天,人们也只能止步于此,因为北京时间12点之前必须下山,否则融化后的冰川融水汹涌无比,会将你的梦想与生命一同留在那里。

这就是造物主的神奇吧,它创造了至真至美的和田玉,同时又用崇山峻岭、雪山冰峰护佑着它,以使它的美能常伴人间。


文章来源:新疆地质 网址: http://xjdz.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6478.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地质学论文_东营凹陷孔一段“红——灰”岩层旋回沉积记录:以王家岗地区王46井为例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新疆地质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